與上虞市祝溫村黨總支杭蘭英書記有過深層接觸或共事的人,,都會認為杭書記身上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癡”,,一是“真”,。
說她癡,的確有點,。倒不是僅僅因為杭蘭英放棄高收入,、輕負擔的好工作而癡情于擔任該村黨總支書記一職已長達26年之久,其實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她對祝溫村那種比家更深,,比己更切的情愫,。與她交談,她總是能因某件事或某個觀點,,一扯二扯,,最后扯到她的祝溫村。她會情不自禁地講述村里今天修了一條什么路,,明天要種什么樹,,后天要砌哪條河;介紹村里今年要創(chuàng)紹興市科普示范村,,明年要創(chuàng)省級黨風廉政建設示范村,、后年要創(chuàng)全國婦聯(lián)示范村等等等等,如數(shù)家珍,,躊躇滿志,。特別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杭書記非但沒有從書記一職中,賺得工資,,謀生立命,,反而每年都要從家里掏錢,捐給村里搞集體建設,,幾十年來,,其捐款數(shù)已多達30余萬元,,那情景,使人感覺到這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村癡”,。
說她真,,確實如此。在崧廈,,甚至在上虞,,杭書記對工作的真抓實干,對群眾的真情實意是出了名的,。幾十年來,,她總是將黨和政府要求干部關(guān)心他人,服務百姓的文件精神真真切切地落實在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哪戶村民家有人生病住了院,,哪戶村民家里最近鬧矛盾,哪個村民想到外面出去掙點錢,,哪個村民想在村里搞個體,,等等,她不但心中有數(shù),,而且件件過問,樁樁費心,。更讓人覺得她率真至極的是,,對待工作的存在問題,她會毫不客氣地批評指正,,就像眼睛容不得半點沙子,。支部大會上,她會直言不諱地對在場的黨員同志指出其身上的存在問題,。
這就是杭蘭英,,一個敢作敢為,能說能為的女書記,。
杭蘭英書記出生于1949年,,1983年擔任祝馬村婦女主任,1986年7月任村黨支部書記,。20多年來,,她腳踏實地地苦干實干,發(fā)揚無私奉獻和忘我犧牲的精神,,因村制宜,,勇于開拓,與全村群眾一起團結(jié)拼搏,,艱苦創(chuàng)業(yè),,使祝溫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新農(nóng)村建設示范村,。近幾年來,祝溫村在杭蘭英的帶領(lǐng)下,,先后榮獲了全國婦聯(lián)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浙江省“五好”基層黨組織、綠化示范村,、衛(wèi)生村,、體育小康村,紹興節(jié)全面建設小康示范村,、“五好”基層黨組織,、文明村、綠色示范村,、生態(tài)村,、環(huán)境整治示范村、文明示范村,、計劃生育協(xié)會雙示范村和上虞市新農(nóng)村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她本人也先后被評為紹興節(jié)"雙帶"黨員、上虞市優(yōu)秀黨支部書記和優(yōu)秀黨員,,市黨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市"十佳" 文明家庭和紹興市百佳文明戶,紹興市“學習之星“,。2010年5月,,杭蘭英同志還被評為上虞市勞動模范。
敢叫舊貌變新顏
祝溫村位于崧廈鎮(zhèn)西北,,與瀝海鎮(zhèn)交界,,由原祝馬、溫涇,、后桑3個村合并而成,。全村區(qū)域面積1.7平方公里,下轄10個自然村,,有農(nóng)戶661戶,,人口 1825人,耕地面積1446畝,。是以種糧為主的農(nóng)業(yè)村,。杭蘭英在任村黨支部書記前,原祝馬村辦公只有近30平方的一間小平房,,集體資金缺乏,,班子軟弱渙散,村中管理較亂,,喪失了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特別是蔣家瀝當時是有名的大打三六九,、小打天天有的“相罵”村。作為一名祝溫村人,,她覺得這種現(xiàn)狀實在有損村民形象,,她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種狀況。當時,,她已從紹興衛(wèi)校畢業(yè),,在村醫(yī)療站工作,收入也不錯,。好知道,,真要改變現(xiàn)狀,談何容易,。但她天生就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在丈夫祝秋潮的支持下,,參加了村的選舉,,并以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就這樣,,祝馬村的發(fā)展就在她的帶領(lǐng)下翻開了新的一頁,。
杭蘭英擔任村書記以來,堅持愛崗敬業(yè),,堅持黨性,,心系群眾,帶領(lǐng)全體黨員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解百姓之憂,,排百姓之難,。特別是她視村民為親人,視別人的困難為自己的愛民情懷深深地打動了村里百姓的心,。該村村民祝榮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90年的夏天,他妻子丁志娥在76丘海涂耘田,,一個巨大的響雷擊中了他妻子的腦袋,。消息傳來,家里只有兩個小孩,。這個時候,,杭書記帶領(lǐng)村班子成員,立即趕到她家,。組織人員去海涂運尸,,一面安排死者的后事,,直到把后事辦妥。其實對于祝溫村的廣大百姓都知道,,該家庭平常還對村委有成見,。患難相助見真情,,家庭成員被杭書記這種不計前嫌的大度言行所深深地感動,。
祝溫村的另一位村民沈春香也永遠忘不了,那一年的大年三十的晚上,,沈春香家失去了兩位親人,,杭蘭英書記正在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聞訊后,,立即放下飯碗,,來到沈春香家。稍作安慰后,,她又臨時召集村里的干部,,形成了為沈春香捐款的決定,且自己第一個帶頭捐款3000元,。在她的感召下,,這一年,祝溫村的村民紛紛參與捐款,,大到80多歲的高齡老人,,小到7歲的幼兒。兩天時間,,捐款數(shù)近2萬元,。這一次捐款活動不但幫助沈春香一家擺脫了困境,更為主要地是深深感化了祝溫村人,,讓村里人第一次感受到村的力量,,村的溫暖,。村民們首次感覺到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互幫互助,和睦相處的重要性,。一些原先常和鄰居有口角甚至打鬧的村民還當即懺悔自己過去的行為,。杭蘭英書記趁熱打鐵,,及時召開了全體村干部會議,以會議紀要的形成,,達成了今后凡是出現(xiàn)類似的群眾困難問題,,村干部、村里的黨團員必須帶頭參加義捐等事項。自此以后,,祝溫村形成了一家有難,,百家相助的良好風尚。
為更好地樹好自己既是班長,,又是班中一員的形象,。幾十年來,杭蘭英書記十分注重發(fā)揚民主,,走訪群眾,、老干部、老黨員和召開村班子會議,,多方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凡是對涉及村內(nèi)的工程建設,土地承包,、轉(zhuǎn)讓等重大問題,,都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討論,她從不搞一言堂,。有時,,她自己認為考慮的比較周到的事情,經(jīng)集體討論后覺得經(jīng)不起推敲而被否定,。每遇此境,,杭蘭英書記十分尊重集體的意見,虛心接受同志的建議,,從而贏得了廣大干部信任和愛戴,。就這樣,杭蘭英書記以自己的樸實,、真實,、踏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全村廣大干部群眾的認可,,她的威信與日俱增,。走進今天的祝溫村,杭蘭英三個字,,幾乎成了祝溫村的代名詞,。
衣帶漸寬終不悔
上任至今,,杭蘭英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情為民所系、權(quán)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作為座右銘,。她對自己這樣說,既然黨員群眾信任我,,選我當書記,,我只有本著一顆公心,、一腔真情,竭盡全力做好服務工作,,才能對得起全村干部群眾對我的希望和重托,。她對班子成員這樣說:“村民只要有事找我們,都是他們解決不了的事,。所以無論是大事小事,,我們都得把它當成大事辦,要事辦,,還必須辦好,。當村干部的就是為了他們,為他們搞好服務,。”
杭蘭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任職26年來,,為改變村容村貌,,她動員家人,自掏腰包,,為村造路,、河道整治、困難戶慰問等捐款達30余萬元,,遠遠超出這26年來她任村書記所拿的工資,。
在她的言傳身教下,“祝溫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意識已深入人心,,變成了全村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這些年來,,祝溫村用于新農(nóng)村建設資金達820萬元,,其中村民捐資達200余萬元。
沒有錢不能花,,有了錢如何合理花,。這不但關(guān)系到讓錢發(fā)揮出更佳的效益,更關(guān)乎捐助者以及廣大群眾對村干部的信任度,。幾十年來,,杭蘭英從不亂花集體一分錢,即便是因為村工作需要招待客人,,十有八九,,都由她自己掏錢買單。就這樣,她將這些經(jīng)費全部用在村里的各項建設上:一是對全村1126畝農(nóng)田進行標準農(nóng)田建設,,新建三面光渠道15500米,,鋪設機耕道路11200米,使農(nóng)田達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樹成行,、旱澇保收;二是硬化道路45800平方米;三是對祝馬瀝,、蔣家瀝、胡家瀝,、楊家瀝,、后桑瀝、后橫江等河道進行了疏浚,、砌石,,長度3560米,新建橋梁1座,、修建5座;四是在全村區(qū)域內(nèi)的道路和田間種植了檜柏,、香樟、柳樹等,,共綠化長度36700米,,建設公共休閑綠地5200平方米,便全村實現(xiàn)了美化,、綠化,;五是建立占地3畝、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的公共服務中心;六是開展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新建公廁18只,,垃圾箱30只;七是為農(nóng)戶安裝了小舜江自來水,同時對有線電視,、通訊線路及配電器實施三線網(wǎng)改,、安裝;八是大力加強村級公共事業(yè)建設,村里辦起了幼兒園,,建起了社區(qū)衛(wèi)生院,,開辟了老年活動室,設立了體育活動室,,圖力閱覽室,,創(chuàng)業(yè)文化陳列室,人和鄉(xiāng)風文化長廊等等,。為保證各項建設的質(zhì)量,,她自己總是親臨第一線,從早上五點到晚上六點在工程現(xiàn)場既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有一年,她的手不幸骨折,,動了手術(shù),,且植上了鋼板,實在不能動彈了,,就在家里利用電話,,指揮其他干部必須加強各項在建項目的管理,稍能下床活動了,,她馬上請人將她送到村里,,逐一檢查各項工作。在她的心里,,沒有自己,,沒有家庭,有的只是她所鐘愛的祝溫村,。
有付出就有回報,,在杭蘭英書記及廣大干部群眾的辛勤的勞作下,祝溫村的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進入祝溫村,,仿佛走進了一個雅致的公園,村內(nèi)河道清清,,流水潺潺,;村道寬敞潔靜,花草生氣勃勃,;村廣播樂音朗朗,,村民笑顏燦燦,一派祥和,、喜慶,,一個盛世新農(nóng)村在這里得到了極好的見證。
歲月無情,,看著杭蘭英由一個30多歲的青春婦女到今天的兩鬢染霜,,一些年長的村民除了深深地向杭書記致謝的同時,還心疼地勸杭書記保重自己的身體,;杭蘭英的親朋好友更是直言不諱地說她太傻,,60多歲的人了,還在村傻干,,她弟弟是某知名建筑公司的老總,,她有輕松賺錢的工作可做,,她在圖啥。然而,,祝溫村老百姓說:杭書記不能走,,她是我們的貼心人。
為村消得人憔悴
在工作實踐中,,她深刻體會到,,一個村要文明和諧,各項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必須要抓好村風民風建設,,必須提升廣大村民的道德素質(zhì)。近年來,,她把提高村民素質(zhì)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結(jié)合村實際,借鑒外地經(jīng)驗,,不斷探索新方法,,在抓好文明村建設、提升村民素質(zhì)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成功的做法:一是舍得投入,,建好文化陣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要有一定的資金來保證,。雖然祝溫村資金緊缺,,但她始終不忘精神文明建設投入,自己帶頭出資,,跑這跑那,,籌集資金,至今祝溫村己用于文化教育宣傳陣地建設資金達100余萬元,,建成了文化公共服務活動中心,,新建了500平方米綜合性球場,配備了音響,、VCD,、投影儀設備,添置了圖書3000多冊,,開辟了20多米長的宣傳畫廊等,,讓村民告別了“白天拿鋤頭、晚上靠枕頭”的單調(diào)生活方式,,為村民求知,、求樂、求富,、求新提供了活動場所,。二是主動與市關(guān)工委,、派出所、學校等部門聯(lián)系,,連續(xù)5年成功舉辦了暑期社區(qū)學校,,共舉辦培訓班18次,參加人數(shù)達1500多人,;三是建立基金,送好溫暖,,08年底她自己帶頭出資建立全市首個村關(guān)愛基金,,許多建筑老板也紛紛出資,至今己籌取了38萬元專項基金,。
為了進一步凝聚民心,,最終形成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村級精神。近幾年,,杭蘭英書記還煞費心機地與班子一幫人研究如何通過物化的形式,,向廣大村民宣傳推介祝溫村的和諧、互助,、開拓,、有為的村級精神。隔行如隔山,,對于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nóng)村干部來說,,要搞村里的文化建設,特別是開展具有一定品位的文化工程,,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敢想敢為的杭蘭英還是憑著她不懂便問,不會便學的率氣,,達成了一系列村級文化建設目標,。今天的祝溫村,建起了高品位的創(chuàng)業(yè)文化陳列室,,室內(nèi)鮮明的創(chuàng)業(yè)主題,,翔實的創(chuàng)業(yè)資料,有序的分區(qū)展示,,得到了浙江省常務副省長葛慧君,、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茅臨生等領(lǐng)導的一致好評;村里還創(chuàng)作了村歌,,多次參加了市鎮(zhèn)演出,,受到了上虞市宣傳部、紹興市有關(guān)領(lǐng)導的高度肯定,。村里還將村歌制作了光碟,,除了天天在村廣播播放,,還將組織進行千人同唱歌活動。這其中,,雖然苦,,固然累,但杭蘭英覺得苦中有甜,,累得所值,。
杭蘭英喜歡做事,喜歡永不停步做事,。其實,,26年的村支書工作,每一個認識她,,熟知她的人都會由此聯(lián)想到——她,,杭蘭英,新時代的焦裕祿,!人民的老黃牛,!